机械-在改革开放中前进的四川印刷业
4川是雕版印刷的起源地之1。它是4川文化发展史上的1株奇葩,也是蜀人为之自豪的1颗明珠。而以石印胶印为标志的近代出版印刷业,在我国始于清光绪年间违建一般都是怎么处理,随着社会发展变迁有较快发展,至抗日战争期间到达高峰,曾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总的来看,4川的印刷业在封建统治时期,发展10分缓慢。解放前夕,4川有印刷企业不到200家,工艺以铅印、石印为主。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接收、组建、联营等多种措施集资房拆迁补偿有哪些,使10分凋零的印刷业得以迅速发展。通过将小型、分散的国有印刷企业合并,并购设备较好的私营厂,组建成设备配套、范围较大的厂,成为4川省印刷行业骨干企业。在国家“65”计划之前,4川不管大小企业,绝大部分采取铅排、铅印技术。虽然其印刷质量还不高合法建筑被强拆赔偿标准,劳动强度也较大,但在当时有限的条件下,仍为4川的出版事业乃至4川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4川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4川的印刷业显现出有史以来的最好的发展势头。随着高新技术的日益发展,计算机技术广泛利用于印刷业,使印刷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激光照排、全自动控制胶印印刷技术等,从引进、研制到利用,仅用了20多年的时间。这20多年,带给4川印刷业的是1次奔腾——结束了传统的铅排铅印,生产能力和印刷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目前,4川的印前技术近90%已采取激光照排。电子分色机和整页拼版系统近100多台(套)。多色胶印机作为衡量1个印刷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印刷质量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成为最近几年印刷企业技术改造的主要项目,得到普及利用,并逐步向高动身点,高技术方向发展。目前,全省有对开4色以上胶印印刷设备150余台(套)。仅4川新华印刷厂在“95”技改中,就投入5900万元资金进行设备改造。不但对原来的电子分色机进行了高端联网,而且新进了德国赫尔公司的彩色桌面系统;引进了全电脑控制的罗兰700型4色胶印机,为工厂建立起了彩色精品生产中心。4川新华彩印厂购进了海德保4色胶印机和国产8色胶印轮转机等设备,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川日报、成都晚报、成都商报相继引进了世界1流的8色胶印机,保证了4川报业的发展。出版物装订由过去的手工操作逐步以装订机械化代替,并向装订联动化方向发展。目前,全省主要有德国柯尔布斯和瑞士的马梯尼胶订联动线和上海紫光生产的无线胶订机和骑马联动生产线等设备,装订落后的局面初步得到改变。 由于印刷技术、设备的不断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了4川省出版物印刷能力和质量的提高。最近几年来,每年全省有上千个品种的图书被评为署优产品。我省印制的《英藏敦煌文献》、《汉语大字典》等1批图书精品,在国内外获得好评。特别是在中小学教学用书的印刷方面,成绩卓著,连续20年实现了“课前到书、人手1册”的目标,为4川出版事业的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的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4川是出版大省,适应出版业的需要,全省共有出版物印刷企业670家。其中,出版物印刷许可企业210家,出版物专项许可企业460家。从业人员逾3万人。在出版物许可企业中,书刊印刷国家级定点企业11家,书刊印刷省级定点企业11家。4川出版物印刷企业年排字能力达100亿字,印刷能力超过500万纸令。1999年,全省出版物印刷企业用纸量达30万吨、产值达20亿元,利润1亿多元。 包装装潢印刷是印刷业的后起之秀。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包装装潢印刷品的数量的需求不断增长,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这给4川的包装装潢印刷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机遇。以酒类和烟草类的包装装潢印刷品为主,4川近几年迅速发展建立了以成都9兴印刷包装有限公司,成都5牛印务有限公司,宜宾5粮液精美印务有限公司为代表的1批包装装潢印刷业。1些包装装潢的印刷企业不但发展胶印,还发展了凹印、柔印及丝网印刷。1999年,全省包装装潢印刷企业有438家,还有其他印刷品的印刷企业3693家。据统计,包装装潢和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1999年用纸量11万吨,工业总产值达17亿多元,利润总额1亿2千多万元。 展望未来,4川印刷业将捉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在近期及中长时间发展计划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深化改革提高效益为中心,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依照政府制定“10·5”印刷工业发展计划的精神,加大技改力度,全面推动印刷技术进步,努力使我省印刷业结构布局公道,印刷产品质量迈上新台阶。到21世纪,4川将跻身于全国经济强省之列,与之相适应,4川印刷业将牢牢跟踪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高新技术在印刷领域的利用,向高速度、高质量、低本钱,低污染的图文信息转移和传递方式努力,终究走向印刷全进程的数字网络化,使4川的印刷业实现又1次新奔腾。 信息来源:4川省新闻出版局